1、凉州词:唐乐府名,属《近代曲辞》,是《凉州曲》的唱词,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。凉州词:王翰写有《凉州词》两首,慷慨悲壮,广为流传。而这首《凉州词》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。
2、黄河远上:远望黄河的源头。
3、五年级下册语文五年级下册数学
4、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5、原文: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译文: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,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,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。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,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?此次出征为国效力,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,没有准备活着回来。
6、上战场就是踏上了不归之路
7、同时,这首诗也是《凉州词其一》。
8、凉州在今甘肃武威,唐时属陇右道,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(今新疆库车一带)诸国的胡音。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,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,迅即流行,颇有诗人依谱创作《凉州歌》、《凉州词》者,以抒写边塞风情。
9、《凉州词》的意思: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,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,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。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,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?此次出征为国效力,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,没有准备活着回来。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,盛满夜光杯;正想开怀畅饮,马上琵琶声频催。即使醉倒沙场,请诸君不要见笑;自古男儿出征,有几人活着归回?
10、原文: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11、出处:唐代:王翰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
12、释义: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,正要畅饮时,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,仿佛催人出征。如果醉卧在沙扬上,也请你不要笑话,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?
13、出处:唐代:王之涣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
14、二年级下册语文二年级下册数学
15、(1)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,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。
16、郊野的农家不多几户,边地的庄子很少四邻。依傍着社树婆娑起舞,吹箫击鼓比赛祭田神。洒酒浇在草扎的狗上,燃起香拜向木偶神人。女巫们屡次纷然起舞,罗袜轻扬雾似的芳尘。
17、国学经典古诗03敕勒歌
18、凉州词①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凉州词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战争场面的惨烈与悲壮,而写山川的雄阔苍凉,表现了边塞战士的不得还乡的怨情。
19、诗的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。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“作旷达语,倍觉悲痛”。还有人说:“故作豪饮之词,然悲感已极”。话虽不同,但都离不开一个“悲”字。后来更有用低沉、悲凉、感伤、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,依据也是三四两句,特别是末句。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,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。
20、催:催人出征;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。
21、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22、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,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,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。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,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?此次出征为国效力,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,没有准备活着回来。扩展资料写作背景:
23、汇报『puxuewang.』
24、饮(yǐn)场(chǎnɡ)征(zhēnɡ)
25、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。
1、欲:将要。琵琶: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。催:催人出征;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。
2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,也请你不要笑话,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?
3、当时的普通将士能喝到葡萄美酒吗?
4、“凉州词”是凉州歌的唱词,不是诗题,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。盛元年间,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,进献给唐玄宗。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,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,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。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“凉州词”这个曲调,为它填写新词,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《凉州词》,如王之涣、王翰、张籍等。
5、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。写得苍凉慷慨,悲而不失其壮,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,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,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。
6、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,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,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。这里的“催”字,有人说是催出发,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。有人解释为:催尽管催,饮还是照饮。
7、首句一共写了两个意象:第一是酒,第二是盛酒的杯子。酒是“葡萄美酒”,葡萄酒是西域的特产,而且在“葡萄酒”后面又加了一个“美”。杯子则是“夜光杯”,夜光杯传说是献给周穆王的一种玉杯,晚上它能闪闪发光,所以叫夜光杯。首句的七个字其实就写了一件事——酒美,因为这个酒特别好,盛酒的杯子也特别名贵。当然,这个酒是否像诗人所写的那么好,即在边疆戍边的那些将士,能否喝到那么好的葡萄酒,这个不好说。诗人在诗中所写的,有时大家大可不必当真。
8、原文:凤林关里水东流,白草黄榆六十秋。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。
9、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,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。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,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,充满了民族自豪感。
10、想象:席上除了酒,还有哪些东西?
11、出处:唐代:孟浩然《凉州词》
12、“欲饮琵琶马上催”,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,乐队也奏起了琵琶,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。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“催”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,众口不有人说是催出发,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。有人解释为:催尽管催,饮还是照饮。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。“马上”二字,往往又使人联想到“出发”,其实在西域胡人中,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。“琵琶马上催”,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。
13、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年级下册数学
14、《凉州词》的意思: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,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,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。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,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?此次出征为国效力,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,没有准备活着回来。
15、孤城: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。
16、唐·王昌龄《凉州词》原文:
17、诗词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注释王翰写有《凉州词》两首,慷慨悲壮,广为流传。而这首《凉州词》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。夜光杯:用白玉制成的酒杯,光可照明。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。沙场:平坦空旷的沙地,古时多指战场。君:你。琵琶: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。催:催人出征。凉州词:又名《凉州歌》。为最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。
18、原文:浑成紫檀金屑文,作得琵琶声入云。胡地迢迢三万里,那堪马上送明君。
19、杨柳:《折杨柳》曲。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。
20、王翰在仕途上的不顺利,源于他有一点不太受约束。王翰是个家里很有钱的人,由于家里有钱,他家里有私人的歌舞团,所谓“家有伎乐”,另外他还有大量的好马,所谓“厩有良马”,所以他的话生活非常奢侈,在官场中不太谨慎,因而他屡次遭贬,最后就死在被贬道州死马的途中。这是王翰的生平。
21、(乾隆皇帝)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、最长寿的皇帝之一。一生作诗40000多首,有什么特别呢?这么说吧,《全唐诗》收录了唐朝2200个诗人的48000首诗,乾隆一个人就快赶上他们了!
22、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,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。第三句忽而一转,引入羌笛之声。羌笛所奏乃《折杨柳》曲调,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。
23、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?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?
24、《凉州词》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,守边艰苦的边塞诗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诗意:黄河之水汹涌奔腾,仿佛来自云端,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。羌笛何必要吹奏《折杨柳》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?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。
25、“醉卧沙场”,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、开朗、兴奋的感情,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,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。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,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,借酒浇愁。它那明快的语言、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,狂热的;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,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。
1、引导学生诵读,想象画面,边读边悟。